家莫名地看着永璂,奇怪道:“你这小孩儿,怎么跟长辈说话的。”

永璂还欲接话,却被和珅先一步拦住了:“大哥别介意,这孩子从小就爱与人犟嘴,我替他向您赔礼了。”

船家哼了一声,却听弘历道:“可是除去漕粮,家家户户没有余粮么?”

“别提了,像如今的丰年还算好。要是年岁欠收,官府光采买仓储,就要将余粮都征没了。”

弘历见船家一脸愁苦的神色,语气中多有愤懑,心里也压抑得很,连声音都不自觉地沉了下来:“难道官府采买粮食不是好事?如若遇上天灾,政府采买的粮食,就能够解百姓的燃眉之急。”

船家摇摇头,叹息道:“这你就有所不知了,那粮食进了官仓,哪还有再出来的时候啊?就拿这济南城来说,巡抚大人就是最大的商户。那城里的粮仓,就是他家后院的米缸,征上去的米都拿来高价卖给本地的富户。城里的百姓都知道,真遇上灾荒,等官府的救济屁都等不到。想活命的成群结队到富户门前下跪,将自己那几亩薄田卖予他们,变成富户的佃农,这才有出路。”

弘历的脸色已经彻底阴沉下来了,要不是亲耳听到这些话从百姓嘴里说出来,他还真的以为大清朝就跟他在金銮殿上听到的一样:四海承平,百姓安居乐业。

和珅也暗自思忖,难怪在徐绩任上会爆发王伦起义。要是但凡有一丝希望,谁也不会走上命悬一线的起义之路。那年山东原本就因为大旱而收成较少,漕运拿走了一部分后,官府又想尽办法从百姓手中拿粮换钱,导致山东境内,路有饿殍,生灵涂炭。

弘历缓缓地回转身,轻声道:“走吧。”和珅跟在他身后,见他脚步有些虚浮,便赶忙上前扶住。

弘历的眼神涣散,目光不知聚焦于何处,和珅忍不住唤道:“皇上……皇上……”

弘历忽然没头没尾地说了一句:“和珅,你说朕这个皇帝,是不是当得很失败?”

和珅知道,船家的话给弘历带来的震动极大,便柔声劝道:“皇上是天纵英主,怎么会失败呢?”

弘历失笑道:“你啊,就光会拣好听的说。你说说,这次该如何是好?”弘历问时,也没有抱多大的希望,他原以为和珅会用恭维话敷衍过去,或者**脆斥责那个船夫胡言乱语,蒙蔽圣听。不曾想和珅却一本正经地说:“当务之急是要平米价,这米价过高的原因:一则在于乾隆朝比起康、雍两朝,人口明显地增多,耕地少而人口多,粮食供应自然不足。这二则就在于储粮,储粮的出发点原本是极好的。可徐绩那种做法,储粮不仅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而且会成为百姓的负担。”


状态提示:分卷阅读59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