颁下指婚的圣旨,到底涉及儿女私情,不好在此时公然吐露的,因此把后面半句话咽回去不提。

因北静王妃猝不及防赶来,宝玉自然不好久留,又说了几句话,全了礼数,就匆匆告辞离开了。宝玉走后,北静王妃见北静王用手轻抚着那把折扇若有所思,不免生出几丝醋意,嗔道:“到底是贾家的姑娘,未出阁的小姐,她在闺阁里的文字,这般轻易被王爷赏玩,难道就不嫌唐突?”

北静王唇角带笑,起身携了北静王妃的手,拉她在自己身边坐好,温言道:“莫非你醋了不成?既是醋了,日后就莫要每每张罗着替小王纳什么姬妾,日夜谋划操劳,反而累坏了自己身子。”

北静王天生好相貌,fēng_liú倜傥,这般柔声说来,当真是令人心动神摇,北静王妃虽知他的话没一句坐实的,却也忍不住芳心可可。夫妻两个温存少许,北静王妃才想起来意,道:“常言道,一样米水养百样人,古人诚不欺我。说起这贾家的公子来,我还要向王爷禀告一件事。”遂将原先贾家的亲戚薛宝钗诚意邀请北静王府入局的事情简明扼要说了,末了道:“我见那薛大姑娘,确乎是明事理、知进退的好姑娘,可惜只是女儿之身,在外头抛头露面的,自家亲娘又那般心狠,致使名声不大好听。她如今没了身份,在外头做事,必是艰难的。既是听说了王爷礼贤下士、乐善好施的名声,诚意求上门来,所求又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倒不如王爷就允了?”

北静王妃这话也说得巧妙。明明是北静王府开销极大,入不敷出,正愁着无处生息,偏生宝钗要仰仗王府的名头,原本是两全其美,珠联璧合的美事,说在北静王妃口中,却成了北静王乐善好施的慈悲之举了。北静王先前带了宝玉去参加长公主的宴会,原本就是因府上开销大,想谋些钱财之意,后来因海运上头出了一回杀人越货的海盗,那吴贵妃吴家遭了大难,吓得长公主立即怂了,缩了回去。北静王正在腹诽着长公主一介无知女流,果然难成大事,懊恼着要如何才能弥补府里用度上头的亏空,不意宝钗竟在此时送上门来。更何况北静王妃会说话,北静王听了不觉心中大悦,眉目含笑替北静王妃理了理额前的一缕乱发,轻声道:“既是爱妃看重她,与她说项,小王还有什么好说的?自然是都依爱妃了。”

原本就是双方一拍即合之时,办起来自是雷厉风行。不过数日之后,北静王府的管事就唤了宝钗过去,转述北静王的意思,敲定细节。北静王是个好面子的人,虽然极力想弥补王府的亏空,却不愿被别人说占了宝钗这个女流之辈的便宜,故而好说歹说,拿了二百两银子出来,算作占了一成的本钱。又有韩奇等人闻风而动,重新赶着来凑份子,也凑了一两千银子出来,算作两成。宝钗等人虽然足足拿出来六七千两银子,却因自身没有门路,又是女流之辈,一介平民,少不得要在这上头吃些亏。不过背地无人之时,孙穆等人和宝钗团团围坐一堂算账,却都欣慰不已,言说这般一闹,虽有长公主殿下在要紧关头退缩,但却引了北静王入局,更为稳妥,几相算计下来,反而比先前更好了,一个个喜之不尽。

宝钗自哥哥薛蟠将绸缎庄等铺子盘出去以后,就有一大票原先的部属赶来投奔,一个两个历练多年,自是精明强**,只恨场子太小,施展不开能耐。如今长公主退出之后,失了桑落等天理教一**部众从旁襄助,浑水摸鱼,北静王和韩奇等人又都乐得甩手掌柜,故而这海运之事,正是宝钗一手料理,这些旧时部属正愁着手头没事**,见状精神抖擞,不过数日工夫,就装束妥当,一众人押送着船队顺运河而下,打算从南方口岸出海,一路下南洋。

海运之事既然已经妥当,宝钗心中又少却一桩心事。正好贾芸那边庄园已渐落成,赶着送了图纸过来,孙穆等人一起观看,又说要择了个秋高气爽的好日子,备了车子,出城实地勘察一番。一众人正展望未来,憧憬无限之际,宝钗突然开口说道:“只可惜我是不能同大家一起亲往庄子里探看了。”


状态提示:分卷阅读238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