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打开贾琏的考卷,发现他的考卷上有二十个圆圈。这次阅卷批改的大臣有二十个人,他们在批阅考卷的时候,遇到最好的就画圆圈。

大臣们阅卷的时候,轮流传阅,然后各自在考卷上画上圈、尖、点、直、叉五种记号,等到圆圈最多的就是佳卷。

贾琏的考卷上有二十圆圈,也就代表着二十个批阅试卷的大臣们都认为他写的最好。像所有阅卷大臣都在同一份考卷上打圆圈的并不常见,毕竟有的大臣认为写得好,有的大臣就会认为写的不好。但是,这次大臣们都在贾琏的考卷上打了圆圈,可见他们这次的观点一致。

隆武帝小小地惊讶了下,随即觉得很正常,要是有大臣没有给贾琏的考卷打圆圈,他就要问问这个大臣,贾琏哪里写的不好。

放在第一个的贾琏,名副其实。这次殿试的状元,已经定了下来。

隆武帝接着往下翻,放在第二个的是明万举,他的考卷上有十七个圆圈,三个尖。放在第三个的是苏鸣远,他的考卷上也是十七个圆圈,两个尖,一个点。放在第四个的是颜景云,他的考卷上是十五个圆圈,三个尖,两个点。

看完后,隆武帝就派李进忠把大臣们进来。大臣们自然不是之前二十个阅卷的大臣们,而是在朝堂有着举足轻重的大臣们。

阅卷的二十个大臣们,批改好试卷,就回去休息了。他们可是四天四夜没睡觉地批阅试卷。

被隆武帝叫来的大臣有颜太师、殿阁大学士、少师、协办大学士等。

太监们把十分考卷递给大臣们,大臣们轮流传阅。

颜太师拿到的是他的孙子颜景云的考卷,见他孙子只有十五个圆圈,心里有些不满。

殿阁大学士拿到的是他外孙的明万举的考卷,见他外孙有十七个圆圈,心里很是满意。看到外孙的答题,也觉得非常不好。

当颜太师看到贾琏的考卷上有二十个圆圈,心里非常震惊,急忙看到贾琏的答题。看完后,对贾琏的考卷上有二十个圆圈,没有任何异议。

殿阁大学士拿到贾琏的考卷,看到他的考卷上有二十个圆圈,心里的震惊不比颜太师少。因为外孙明万举和贾琏是同窗的关系,经常听外孙说起贾琏,他对贾琏有些了解,聪明好学又勤奋。之前他看过贾琏的乡试和会试的考卷,答得真不错,心里对贾琏的印象很好。

现在看到贾琏的答题,殿阁大学士心里对贾琏的好感又上升了不少。这个贾琏要比他想象中还要优秀。

隆武帝见大臣们阅完卷,问道:“各位爱卿觉得如何?”

颜太师站起身,朝隆武帝行了礼,神色恭敬地说道:“皇上,臣没有任何意见。”

殿阁大学士也站起身,回答道:“皇上,老臣也没有任何意见。”

其他几个大臣纷纷站起身,表示没有任何意见。

“既然各位爱卿都没有意见,那就这么定了。”

“皇上英明。”

隆武帝忽然问道:“各位爱卿对贾琏的答题怎么看?”

颜太师:“不愧是冯先生指导出来的学生。”冯先生是隆武帝的姑父,这句话不仅恭维了冯先生,也拍了隆武帝的马屁。

殿阁大学士:“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皇上这个道题出的很妙。这句话理解起来很简单,但是涵盖的范围却非常广,臣看了考卷,发现这前十个考生,都从【君】和【老百姓】的角度来答题,但是却没有人在【君】这个角度加以深究。而贾琏却在【君】这方面深入,他写的几方面关于【君】如何治理国家和对待老百姓,写的非常详细。如果臣不是知道贾琏是个学生,臣会以为他是一个做了几十年的官的人。”

其他大臣附和:“真的很难想象出来这是一个十五岁的学生写出来的考卷,换做是微臣这些人,也不能写出这样的答题。”

颜太师总结道:“冯先生学识渊博,他老人家教导出来的学生,自然不同凡响。”

“颜太师说得对,姑父教导出来的学生自然不会差。”

在座在几个大臣们都在心里琢磨着同一件事情,那就是想办法把贾琏来到他们的阵营来。

这个贾琏不得了啊,第一他是新科状元。第二他是冯先生的学生。第三他得到了隆武帝的赏识。如果把他拉拢到自己的阵营,就会如虎添翼。

正在家里作画的贾琏,突然打了个喷嚏,手不小心抖了下,画面出现一条很长的线。

贾琏揉了揉鼻子,看到画面上出现一条线,嘴角狠狠地抽搐了下,妈蛋,还差几笔就画好了,结果被这条线给破坏了。

无奈只好重画,贾琏画的画是打算送给江润先生的。之前考殿试前,江润先生送给他一幅画,礼尚往来,他得画一幅送回去。

刚刚也不知道是谁在念叨他?

估计又是二婶他们。

贾琏不知道他的状元已经被定了下来。

隆武帝和大臣们商量完状元、榜眼、探花,还有二甲的前七名的人选后,就见林老爷子回来了。

林老爷子走进御书房,直接问道:“贾琏考中状元了吗?”

“您怎么回来了?”不要怪隆武帝大惊小怪,而是太上皇自从退休后,就四处游历,前几年好不容易回到京城,结果住在京城的乡下不回来,他劝了好几次都没用,这次太上皇却突然回来,能不让他惊讶么。

太上皇瞪了一眼隆武帝:“怎么,我不能回来啊?”

“之前叫您回来,您不是


状态提示:分卷阅读179--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