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椿难得能‘教育’陶小霜,兴致一下就起来了,她掰着手指头道:“首先,他们的工分比我们高。做一个全工能拿多少分,是大队了算,一个村里乡里乡亲的,社员的工分比我们这些外来户高——要不是我们去闹过几次,李简他们还不一定今年能拿到9分的;其次,有些临时的好活我们是没份的,比如镇上冬天里要柴火,一捆就是5毛钱,我们不知道哪里有柴砍,这钱就赚不了。还有,社员们能在屋前屋后的养猪种菜,我们想要弄这些,就得从头做起——光是起个猪圈就费了不少事。”

陶小霜听得皱眉头,“我怎么觉得公社不太欢迎你们去。”

“谈不上欢不欢迎,村领导把我们当政治任务看。”

高椿叹了口气,“以前学校里总组织学农,其实完全没用,我去了公社才真的知道了干农活是怎么回事。栽秧、拔秕草、耕田……什么都得重学。到现在,知青点里就没几个人能算得上是庄稼把式的。我觉得村里不需要我们这些拖后腿的壮劳力,他们需要的是拖拉机、是农药!”

陶小霜想不到妹妹的插队是这样一种情况,她也听出了高椿的言外之意——她想回上海。陶小霜伸手摸了摸高椿的后脑勺,“小椿,政策总是会变的,上山下乡也不例外,你迟早能回来的……”

“姐,我想回家……”高椿说着抱住陶小霜,把脸埋在她的肩头,闷了好一会后才放开。

“别说这些了。”陶小霜拉着高椿进了小卧室,“我有好东西给你。”她才从书桌里拿出6本厚厚的书,放在桌上。

“……蜀山剑侠传!”高椿惊喜的叫道,“姐,这些都给我?”

“都给你了。”这几本书是陶小霜在华一图书馆的废弃书堆里找到的,她要不拿走,剑侠们就是进垃圾场的下场。

……

在70年代,过年是头等大事。在物资紧缺的大背景下,每年一到12月,每家每户就得开始备年货了。

这天一大早,才刚下完雪,洪阳街上但凡是个店面,门口都排着长队。

孙齐圣脚长手长,三两下就拉着陶小霜从南货店里挤了出来。两人都提着一大篮子的烟火炮竹。

下了两级梯坎,走上了马路,陶小霜立刻深呼吸了两下,“我差点喘不过气来……”

“里面人太多了。”孙齐圣给她顺了下刘海,“头发都挤乱了。”

陶小霜掐了下鼻头,觉得鼻腔里全是火药味,“里面好大一股火硝的味道……我头发乱了吗?”

“乱了,我给你顺。”孙齐圣说着用手指作梳齿给陶小霜梳起头来。

他的手势很轻,感觉蛮舒服的,陶小霜就点点头,“你快点,我们还要去张姆妈那里取鸡的。”

“好了。”孙齐圣边说边从陶小霜的肩头取下两根落发。

“戴上手套再走。”陶小霜从孙齐圣的兜里掏出两人的手套,手套上带着孙齐圣的体温,一戴上就很暖和,“大圣,你也戴上。”

“我就不戴了,又不冷。”孙齐圣说着把手放在陶小霜的额头,“你看,比你的脑袋还热。”

“……”陶小霜抬眉看了他一眼,“体热就了不起呀!”

知道她是又羡慕上了,孙齐圣立刻放下手,笑着说:“我是实话实说……要不我戴上?”

“算了,你都不冷还戴什么?”陶小霜为自己叹了口气,这怕热又畏寒的体质看来是连迷雾镇的药材也挽救不了的。

两人去张姆妈那里,拿了两只母鸡和两只公鸡,才回了同寿里。

孙齐圣是过了新年才回的上海,他和朱大友带回一大包的四川辣椒。陶小霜把那些辣椒做成辣椒粉,和朱妈学着灌了些四川的辣味香肠。熏到今天,正好可以吃了。

“大圣,你来拿。”孙齐圣既然回来了,陶小霜就省了取晾衣杆的功夫。

孙齐圣举手就取下一根,他拿着闻了闻,“好香,小霜,等会你多切点,我估计爷爷喜欢吃。”

“你爷爷喜欢,那就多拿两根。”

接着,陶小霜就让孙齐圣又取了两根。下了楼,孙齐圣去水龙处洗香肠,陶小霜则从橱柜里拿出菜板和菜刀。今天,程家人和孙家人全体出动去买年货了,陶小霜和孙齐圣算是留守,所以两人要在大家回来前做好晚饭。

天冷人多,陶小霜准备做热汤面,和孙齐圣商量好怎么分工后,两人就忙活起来。孙齐圣负责做手擀面,这算是孙爷爷的绝活,作为孙子他也会个八成。

和完面,孙齐圣开始在长案上搓揉面团。一旁的陶小霜已经切好了香肠,正在烧水。等孙齐圣开始切面了,陶小霜已经从香喷喷的热汤里捞起了香肠,开始处理煮面要用的菜。

小白菜、包心菜和小香菜,陶小霜一一洗好后切好,然后把煮过香肠的水倒在面碗里作汤底,又烧了一大锅开水。

等水烧得开始冒泡了,她就把煤炉的火拨小,盖上了锅盖。

“我这边好了”,陶小霜走到孙齐圣身边,只见他手起刀落,刀锋过处,铺盖似的面坯立刻散成细长的面条,他已经切了一簸箕面条,还剩了半块面坯没切完。

陶小霜拎起几根面条,比较了一下,全是同样的粗细,“你这刀工是得了爷爷的真传了。”

孙齐圣一挑眉,“这话等你吃了面再说。”

“还得意上了!”陶小霜正要取笑他两句,灶坡间里却来了人。

走进灶坡间的李照弟抱着一大包的东西,嘴里嚷嚷


状态提示:分卷阅读183--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