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腐书 > 重生耽美 > 清和 > 第217节
后,再进行下一步学习。

儒学中设有武训,有武师教授骑马s,he箭。不要求人人习成文武全才,至少不能是手无缚j-i之力文弱酸丁。

学中每月两次考核,文武皆优者,奖宝钞两锭,单项优异者,奖宝钞一锭。

这种考核方式,倒和了鞑靼和女真学子的胃口。比之乎者也,基本都要倒数,论拳脚功夫,马上作战,十次里,有五六次能拔出得头筹。

曾有御史弹劾大宁儒学违圣人之道。

永乐帝下旨询问,孟清和立刻送上早已写好的奏疏。内中所奏,再次瘙到了朱棣的痒处,再有御史上言,一律驳回。

理由很简单,圣人言,有教无类,循循善诱。君子六艺,古已有之。大宁儒学所为,不过因材施教,何言有违圣人之道路?且北疆边塞苦寒,时有寇边之祸,学中士子习武,临到危急时,亦能保家卫国。

“兴宁伯即是以士从军,靖难立有大功!众卿不必多言,且观今后便是。”

天子金口玉言,一锤定音。

即使仍有御史给事中上言,也影响不到孟清和分毫。

群臣只看到了大宁儒学文武兼修,却完全忽视了儒学中开办的“汉文学习班”,以及各项学规的深远意义。

起初,朱棣也没将此事放在眼里,但在孟清和上疏之后,永乐帝顿悟了。

负手在殿中踱步,立定,重又拿起孟清和的奏疏,几乎要将每个字掰开了看,深深印入脑子里。

“白彦回。”

“奴婢在!”

“传朕旨意,赏大宁儒学,令边卫效仿行之。”

“是。”

白彦回领命退下,到内阁去传话,今日入值文渊阁的是杨士奇和杨荣,听完天子口谕,心中各自起了思量。

翌日,赏赐大宁儒学的旨意送出京城。

隔日,永乐帝再下令,赐大宁镇守,北京留守行后军都督府同知,兴宁伯麒麟服,赐钞五百锭。

原本,皇帝给钱是好事,就算是宝钞,五百锭也能买不少粮食。

可问题在于,发钱的时机不对。

正赶上宫中赏赐奉天靖难功臣家眷,国公,侯爵,伯爵,都督,指挥,千户,百户,卫所镇抚,典仗命妇皆有赏赐,其中国公夫人即获赐冠服,赐钞五百锭。

接到封赏的旨意,孟清和沉默了,不晓得该做出何种表情。

故意的还是凑巧?

或者说,永乐大帝在玩冷幽默?

举头望天,仍是无解。

干脆先领钱,其他的,再议。

第144章 十一月

永乐二年十一己酉,冬至

天还未亮,大宁城中便响起了急促的马蹄声。

守城门的卫卒用力拍了拍脸,打起j-i,ng神,举着火把,急步走下城墙,拦住了策马奔向城门的十余名骑士。

“锦衣卫奉旨回京!”

为首的骑士举起腰牌,明晃晃的银牌,在火光照耀下十分醒目。

卫卒不为所动,仍横起长枪,镇守有令,不到时辰,绝不能开城门!

临近年关,必须比平时更加小心。大宁城中聚集有不少往来于南北的商队,携带的皮货,盐巴,粮食,茶叶,哪一样都是草原上急需的。

没仔细查验过腰牌,万一是鞑子的探子假冒,出了事,上头责罚暂且不论,单是卫卒自己心中都过意不去。

卫卒见领队的是百户,抱拳道路,“卑下也是奉命行事,还请百户体谅。”


状态提示:第217节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