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腐书 > 古代耽美 > [影卫]风起西荒 > 第17节
子侍卫把碗一放。“整什么整,咱们拿起老本行,抢了他算了!”

一群人立刻叫好。

另几个却反驳道:“不可不可,我们已经从良了!”

“你他**才从良,是招安!”

众人哄笑。

弘瀚把汤喝干,碗往地上一搁,擦擦嘴。“事情得一个个干,咱们有人手,有时间,不愁干不成!”

就这样,西炎伯开始正式治理国家。

他年轻,气盛,爱吃面,性子粗豪,讨厌繁文缛节,但谁也不能说他不是一个国主——一个励精图治的国主。

他发了告示,广招人才,不仅仅任用西炎人,对中原乃至西域外国来投奔的人都乐意重用——只要你真有才干。

他派了使者去卫国,表示愿意贸易行商,要进口丝绸首饰之类的奢侈品。之后他将这些运到北疆草原和蛮族交易。

他派去使者联络楚国,购买药材茶叶等物,之后又运到北疆草原和蛮族交易。于是他们的马匹牛羊金银就一点一点多了起来。

但是这样还是不够的,远远不够。

西炎虽然是个侯国,内部却常年一盘散沙。地方势力被各地的贵族们把持,因是早年的分封,根深蒂固。土地的出产都归了当地领主,每年只需要给国主象征性的缴纳不多的一点贡物。弘瀚早就对此十分不满了。他需要井田的盐、需要津里的布帛、需要瞿峡的通路,需要各处都能听他政令。他手段向来直接,派人前去收缴,态度强硬。

炎城之外,各地的领主渐渐觉得受到了威胁——他们以前就觉得有威胁,现在却是被触动了切实的利益!

在一个清风朗日的秋日,一个小的不起眼的贵族被剥夺了封地,全家流放了。这个贵族的封地只有巴掌大,基本上只能算是一个庄园主,但这件事却释放了一个不详的信号。

没人为了这个小贵族出头,但各地的领主私下的往来更加频繁了。

半个月之后,清平大夫邀请西炎伯前去秋狩。

他是西荒数一数二的世家贵族,对西炎伯推行的新政一向是阳奉阴违。这一次他邀请伯君前往青屏山,那是他的封地,山林茂密野物丰富,是个极好的狩猎场所。

秋狩是西炎的传统,入冬之前都会举办狩猎活动,也是国主和各地领主的一次欢聚。弘瀚本来忙得没时间搞,一口回绝了。想了想又觉得不妥,便召回了传令的侍卫。

用脚趾头都想都能猜出这些贵族会有动作——弘瀚当然知道现在两边的关系紧张。他决定去。他做事喜欢速战速决,与其拖着慢慢周旋,不如摆明了大干一场。

宁愿直中取,不愿曲中求。

到了秋狩的日子,弘瀚只带了几十个侍卫前往青屏山。而那些贵族们则带着不少私兵,牵黄擎仓,各怀鬼胎,浩浩荡荡的开往了猎场。

本应秋高气爽的季节,结果天公不作美,大队人马刚到猎场,就开始下雨。山路泥泞难行,不易打猎。于是马只好圈起来,狗只好拴起来,鹰只好罩起来,人都窝在帐篷里,无事可做。

弘瀚倒是一点都不无聊,悠闲的带着侍卫们在附近市镇微服转转,也算是考察一下民情。因着秋狩的缘故,原本冷清的山脚小镇突然热闹了许多,村民干脆在路边支起了面食摊子。

远远的,允就看到了那个独自跪坐在简陋篷布下吃面的黑衣人。

他轻轻拉了拉弘瀚的衣袖,道:“主人,我看到一个人,想找他说说话。你们先走,我随后跟上。”

弘瀚便顺着他的目光,看到了那个身材消瘦的黑衣人。他突然就想到了之前天都来的暗卫。“什么人?仇家?”

允摇了摇头。“是故人。”他想了想又补充道:“圻山的故人。”

弘瀚这才发觉那个人的装束和允以前很像,但仍不放心,留下了荆曲江和籍坎。

允走了几步,又回转来,有点不好意思的开口:“那个……有没有银子?我想请他吃饭。”

弘瀚一笑,大方的摸摸身上,想要豪爽一下,结果发现自己身上也没钱。只好向十三叔伸手,得了几块碎银,便都交给了允。“去吧,吃点好的!”

深秋的雨不会很大,但是连连绵绵,带着落叶砸在地上,有种凄清的味道。汤面的热气就飘散在这种凄清中,带来世俗的烟火气息。

允低头走进遮雨的篷布,并未坐在那人对面,而是跪坐在那人身侧的席上,一起朝着棚外的雨景。

黑衣人看起来二十出头,身材消瘦,容色淡然,有一种无论走在哪里都身处边缘不会被人注意的感觉。他默默的喝着汤,汤里除了面,只有寥寥几片菜叶。

允开口道:“清汤面没有味道,西境比较出名的是盖浇面和牛肉烩面”。他转头对面摊老板说:“来两碗盖浇面”。想了想又补充说:“要多放肉和汤。”老板痛快的答应一声,自去忙碌了。

黑衣人终于回过头来,认真的看了看眼前一身青衣猎装的年轻人。“你长大了,允。”

允露出笑容,欠身道:“当年承蒙您照顾了。”

这个人不是别人,而是他入影门之后的门主,名字叫做白。那时他身中冰息丸的寒毒,能够撑到圻山还没死掉已经是奇迹,依赖门主每日给灌注炽焰内息才得以存活。他的武功全都是门主教的,影门从来不称呼师父或者师兄,与他而言,白其实就是师父。

后来,影门接到天子诏令,白离开圻山前往天都。那一天也是一个落雨的秋天


状态提示:第17节--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