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殿下,这才放了手。

昭乐不再理那宫人,起身在渌水宫门口站好,朗声道:“母亲,昭乐来了。”

话音落尽,一名侍女便迎了过来,开开门请昭乐进去。

待他在殿中坐定,只听旁边卧室中传出衣袂翻飞的声音,隔了少说也有盏茶的时候,华夫人才着一袭紫衣出来,同昭乐见了礼后,才笑道:“殿下从没这时候来过,这会儿急着来可是有什么要事?”

“并无要事,母亲上次提过文师兄送来的点心口感细腻,今日文师兄进宫,又带了些来。我想着母亲喜欢,便送来孝敬您。”昭乐说完,抬起头看着华夫人之余,又用余光瞥了一眼卧室。

华夫人自然知道昭乐的心思,强作笑颜道:“殿下有心了。”

昭乐忽然将手中的杯子重重放下,眯着眼看座上的华夫人:“母亲,父王不在宫中之时,这宫里的姬妾昭乐是不便管的。这些也就全仰仗着母亲了,您身在夫人之位,可得以身作则,别让后宫的姬妾闹出什么丑事来才好。”这话就再明白不过,明着是说后宫姬妾,暗着就是怀疑华夫人屋里藏了男人。

事关名节,华夫人也放下手中的杯子:“殿下这话什么意思?”

“这话可是错了?昭乐说话若是有什么不得当的,还得母亲提点,切莫怪罪呀!”

“罢了,元孝你出来!”华夫人抬手向卧室招招手,一名青年僧人从帘后走了出来。“元孝,这就是太子殿下。”

昭乐一脸不可思议地看着眼前的僧人,这就是他同父异母的哥哥,姜元孝?他颤着声音喊了一声:“哥哥?”

元孝微笑着低下头:“妙善已非凡世之人,这红尘羁绊不提也罢。”

“若无红尘供养,哪来你超脱凡世?哥哥,如今红尘已乱,你在那寺庙中学佛念经可还做得安稳?”昭乐急切地握住元孝的手臂。

他的话,刺痛了元孝的心,他正是因为寺庙没了百姓的供养,才狼狈地进宫求援。元孝低着头,好像看透世事一般,怎么也不肯开口。

昭乐摇摇头,向华夫人行了礼:“母亲,昭乐先回去了,不打扰您与哥哥叙旧。”说罢,他又走过去执起元孝的手,微笑道:“哥哥,你临走时务必到我那里去一趟,我有要事与你相商。”

渌水宫外的梅花还没有落去,昭乐看着梅花露出了颇为灿烂的笑容。

这会儿,他才想起问问跟在他身边的宫人:“你叫什么?”

“小的名良。”

“我瞧你似是南方来的,便叫南良吧。”宫人顺从地点头,谢太子赐名。昭乐温柔地摸摸他的头。“回宫!”

他们回到宫中没有多久,元孝便来了,仍是那一袭僧衣,在未融的积雪中已然打湿。

元孝来时,昭乐正坐在桌边看书,见他进来也只是抬了抬眼:“南良,给公子上茶,然后去把大总管叫来,我有事儿吩咐。”

南良依言为元孝端了茶过来:“元孝公子,请用茶。”

元孝接过南良递过来的热茶,稀溜溜地喝了两口,很是满足的闭上眼:“许多年没有喝过茶了。”

昭乐这才真真正正地抬起头看他:“哥哥若肯帮昭乐个忙,昭乐可保你日日喝茶,餐餐不愁。”

“妙善已是皈依佛门之人,不可贪图享乐。”元孝想起寺中师父们的教导,连忙将茶放到一边,放下后忍不住又看了几眼。

“姜元孝!你莫要忘了,你也是齐国王室之人!这守住齐国的重任,你不可任由我一人承担!”昭乐忽然变得严厉起来,抿起的唇角泛着冷意。

☆、第十章 神女探子 (2437字)

天气渐暖,齐宫里的梅花落了,梧桐绿了,太子太保魏慈明也回到了宫中。

魏慈明站在齐宫门口笑道:“每次去赵国都是五月回来。”

跟在他身边的燕于琴笑笑:“师傅这一次走的久,殿下定是想念的很。”

“是殿下想我,还是你想师弟呢?”魏慈明这一路上走走停停,颇有游山玩水的意思,伤势早已差不多养好了,只是偶尔还有些咳。这会儿回来了心情也是不错,便和自家徒儿玩笑起来。

燕于琴红了脸,行了个礼就要告辞,不肯随魏慈明进宫。

魏慈明也不勉强他,待他临走时忽然想起那替他送盟书回来的匡章便问及燕于琴。“那替我送盟书回来的小匡章现在何处?”

“正在凌山之中受训。”

魏慈明对此安排很是满意,笑着拍拍燕于琴的肩膀,便独自进了宫了。

燕于琴站在齐宫门口一直看着魏慈明离去的背影,直到背影消失才转身往自己府上去。这一路上他与师傅同行,虽然师傅总是一副淡漠的样子,唯有在提及国事时方有些变化,可他总是觉得,师傅与原来不同了。

究竟是哪里不同了呢?燕于琴回头看了看魏慈明离去的方向,没有答案。

马车已经在拐角处守候,那号称天下第一的车夫也正坐在车前等候,见燕于琴过来立刻行了礼:“先生。”

燕于琴因觉得有些这一路有些疲累,实在懒得说话,只同那车夫点了点头便上了车。一掀车帘,只见文知礼在车内正襟危坐,见他上来顿时红了脸。

“师弟……”燕于琴看着车里的文知礼,也是一愣。

文知礼别过头不看他,将身子往旁边错了一下,腾出地方来给燕于琴。等燕于琴在他身边坐好才开口说道:“我想上你府上讨碗汤喝。”

燕于琴握住他的手,嘿嘿


状态提示:第12节--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