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腐书 > 重生耽美 > 名士 > 第120节
孩子便是嫡曾孙,这确保了卫家世世代代的大宗地位。”

卫玠这里说的“大宗”,不是后世理解的那种大宗族的意思。

而出自《礼记》里的“大宗”。在宗法社会中,以嫡系长房为“大宗”,其余为“小宗”。存在的意义是为了解决家族权利财产的继承与分配,可以充分维护内部的团结与稳定。

虽然说嫡长继承制是一种非智能的、纯看老天赏不赏饭吃的继承制度,从现代的长远眼光来看,并不是一个多好的继承法选择。但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中国古代这种封建的社会下,嫡长制其实是一个十分成熟并且成功的制度。

卫玠曾在微博上看到一个所谓的公知,说过一句话叫“别跟古代的皇室论嫡庶”,卫玠当时还觉得这话说很对,后来穿到魏晋才发现,被骗了。那位公知熟悉的所谓历史,很显然只是满清的历史,又或者是从穿越里了解的历史。纵观中国古代几千年的文明,皇室一直在尊崇的便都是嫡长制,只有少数的非常态下,才会有所不同。

一般这种由嫡长制变通而来的情况,都会成为被拿来大书特书的例子,也就给人造成了一种古代皇位很少论嫡庶的奇怪印象。

不过,如果把历史上的皇帝挨个都总结一遍,就会发现依据嫡长制上位的才是大多数。

这个制度影响极其深远,始自周礼,一直延续到了明朝,有效地避免了统治阶级内部兄弟之间,为争夺皇位继承权而引发的国家祸乱,从而维护了王权的威严和社会的稳定(引自度娘)。也就是说嫡长制最成功的地方,就在于能够迅速稳定人心和朝堂格局。

满清时期倒是立贤不立嫡了,结果呢?九龙夺嫡,权利的更迭血腥又动荡。

而且,满清所谓的“贤”,也并不能给出一个准确的衡量标准,这就在最后导致了“贤”变成了“宠”,变成了比谁会讨皇上欢心,比谁的额娘更容易得皇帝喜欢。从最终的结果来看,这种所谓的立“贤”还不如嫡长制呢。

当然,嫡长制也是弊端多多,好比因为托了嫡长制的福,才能有如今地位的司马衷。

嫡长制的目的之一是长子年纪大,心性成熟,不容易被臣子牵着鼻子走。结果,司马衷是个傻子,人人都能“挟天子以令诸侯”。先是老婆,后是兄弟,叔叔,从兄弟。嫡长制给了司马衷荣耀,却也给了他几废几立的苦难人生,从当上皇帝的那一天起他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傀儡,结果最后死了还要被人嘲笑和唾骂。

历史上西晋乱起来的□□,也是在嫡长制下因为没有嫡子,而被承认了地位的庶长子司马遹,被贾南风所毒杀。这才给了野心勃勃的各路王爷清君侧的借口。

司马衷被灌输了一脑子嫡嫡庶庶,有点蒙圈,但最后还是得出了一个,他要努力和新太子妃造出个嫡子的结论,这样国家才能稳定。

天色渐晚,卫玠就告退了。

结果还没彻底走出东宫的门,卫玠就被一个衣着华贵的女性拦了下来,身后带着一队宫人,雍容华贵,排场极大。正应了那句“一首之饰,盈千金之价;婢妾之服,兼四海之珍。”


状态提示:第120节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