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腐书 > 虐心耽美 > 梦幻大圣归来 > 第二十一章罪恶之城
地说:谢谢!佛渡有缘人,我们有缘再会吧!于是便匆匆离开独自修心。

他总认为自己是在普度众生却遇不到有缘之人,有时他遇到一个很有礼貌喜欢倾听的人,便会摆出一副大师的架势,滔滔不绝,没完没了地跟人谈佛论道。

不久他听说释迦牟尼涅槃了,悲痛欲绝地感到拘尸那吊念。当他到了拘尸那看到涅槃的佛陀才恍然大悟,原来向他化缘的那个看似卓尔非凡的人正是他崇拜的佛祖。

他后悔莫及,疑惑不解地问阿难:为什么那次我遇到你们,你和佛祖都没有穿袈裟或者僧衣?

阿难:佛已成佛,又何必画蛇添足,把自己打扮成佛的样子。

佛祖修成佛不是想让人们崇拜他。你只崇拜佛,而不想修心,即使看到佛祖又有何用?况且你只看表象,当时即使告诉你,你看到身体虚弱的释迦牟尼佛也不可能相信他是佛。

那人遗憾地说:可惜!我今后再也没有机会见到佛了。

众生皆有佛性,如果你修成佛,又何必见到佛?

那人又责怪起守在佛祖身边的阿难:为什么你当时不告诉我与你同行的是释迦牟尼,让我错过向佛请教的机会?

阿难:佛渡有缘人,一心向善,谦卑的人才拥有般若智慧,无论在天涯海角都能从内心中听到美妙的佛音。

弘扬佛法不是炫耀你多有的智慧,更不是讲与人听,修佛靠领悟,佛是以无处不在的化身点化众生。

你不开窍真佛站在你面前也无济于事,佛从来都不会劝人信佛,信佛者都同你一样心甘情愿皈依佛门。

佛那时已经教你许多。

那个人听阿难说完,更像个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此话怎讲?

他当时教你的就是化缘。

化缘?

阿难娓娓道来:是的!化缘时可以祛除傲慢心,人若没有傲慢心就是佛。

人的一切痛苦、愚昧皆因傲慢心导致。

如果有一天你一无所有,你会自然而然想起释迦牟尼是一个太子都能放下皇权,做一个比你还卑微的乞丐,你还有什么放不下的。

人失去的往往都是对他有害的东西,什么都无需贪恋。得到未必是福,失去未必是祸,何必执着!

当你一无所有时想到化缘的那个人,一个比你还卑微的人还有勇气快乐的活着你就会释怀。那时你就会拥有活下来的力量。

不是说学佛就可以摆脱生老病死,可佛祖为什么也会生病死去?

佛祖早已经料到人必然要经历生老病死,所以没有安于享乐当太子才出家为僧修道成佛。

可是他还是生病死去了是的!

他曾经是太子殿下时难免会留有业障,在他涅槃前消除业障难免会经历痛苦。

人今生享乐越多来生越痛苦,释迦牟尼多少世都经历不同的磨难,甚至曾经割肉喂鹰。今生才悟道佛法消除所有业障得以涅槃。

学佛不可能拥有荣华富贵,如果是那样佛祖就不必放弃皇权。

学佛更不会让人长生不老,甚至也不会消灾免难。

学佛甚至依然会烦恼。烦恼即菩提,菩提就是智慧。

如果一个人过得很安逸没有疾病,没有烦恼,也必定会没有智慧,人总是长生不老就会更加眷恋这个**而不能修行。

人若拥有荣华富贵会越加贪恋红尘而不精进,所以学佛,不是装作大师让人崇拜,更不是为了追求物质享乐,甚至也不是追求健康长寿。

那学佛干什么?

学佛就是为了获得一颗觉知清静的心灵,让你免于堕落,提升灵魂。达到空寂。免于生死轮回。

西方的哲理故事告诉人们,人生下来就有罪,远离罪恶,历经苦难才能赎罪。

东方的智慧,也指出人生下来就有业障,消除业障就要接纳生命中遇到的不幸,在艰难的环境中历练觉知力。有良知在觉知中洞察自己的生活,时刻警醒免于犯错。

现在的人们认为物质世界一切都在不断变化,一切变化受环境影响,人也如此。

相由心生,心情会影响人体变化,人体中的腺体化学反应同样左右人的情绪,人体的反映则源于环境,所以好环境必定会有好的精神面貌。

觉察自己的生活习惯才可以避免因为激情、善良,愚昧而导致的不幸。

城管的职责就是治理环境,提升生活在城市中人们的精神面貌。

若要心情好,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拥有一个整洁的环境才会头脑清晰。而物质过于丰富,生活混乱必然会因消化不良而**不堪。

赵一愣把环境治理得井然有序,可由于乐于追求物质享受,所以给自己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

他对于社会有很大贡献,社会回馈他丰富的物质,而他却不能严于律己,觉察自己的所言、所思、所行,最终陷入凌乱的生活中渐渐灵魂堕落,甚至患有严重的抑郁症。

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患有抑郁症,为所欲为,变得更贪婪,生活得更奢侈**。甚至觉得他之所以这样都是因为认识了罂粟花导致今天的结果。

纪委一边严密地监控他,一边在紧锣密鼓地对他展开调查。这样让他更加忐忑不安。

他就像笼中的困兽,总是在自己的别墅大厅中徘徊,更像一个不游泳的人,落入水中垂死挣扎。

他正在家中闷闷不乐时而走来走去,时而放开公鸭嗓子大声地乱唱一通。突然院外传来一阵剧烈的砸门声,保姆匆匆忙忙跑到大门外,一看是罂粟花回来


状态提示:第二十一章罪恶之城--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