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源于他坚忍不拔的毅力以及合理饮食、适当运动、豁达乐观的心态。与战胜糖尿病相比,更可贵的是他战胜了自己。对于他的康复我感到由衷的高兴,对他坚持不懈的努力倍加敬佩。他的亲身体会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

自然疗法对于内分泌代谢病来讲是十分重要的,对此我一直给予极大的关注和兴趣。作为医生,我不敢轻易要求病人丢开药物去尝试,但是我也热情鼓励那些卓有成效和信心的朋友,我常常以邓颖超通过饮食调理和运动战胜糖尿病的故事来说服他们坚持下去。无论是饮食还是药物,我均主张以轻松的心情来接受。祖国医学强调人是一个整体,而整体的调节绝不仅限药物所能,情志因素、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和中医药治疗等在数千年前的中医古籍中已有详细记载并不乏成功的案例,与所患的病相比,中医学更注重的患病的人。中医认为阴阳平衡失调是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而通过多种手段达到阴平阳秘是疾病治疗的最高目标。“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我一直在探讨祖国医学自然疗法对于内分泌代谢病认识的奥秘,深知这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探索。我因此请教过许多著名中医药学家,他们的经验和教诲对于我的临床工作有极大的指导作用。耐芳的实践经历使我更加充满了信心。

相尿病朋友们一个振奋人心的信息和新的希望。

祝福所有糖尿病朋友早日康复。

(任爱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学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委员,山东省著名中医药专家,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淄博市中医医院内二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

焦耐芳这个人(毛 毛)

焦耐芳是个缺点很多的人,比如说,虽然步入不惑,依然没有多少沉稳与城府;脾气急,发起火来,眼睛一瞪,俨然是狼来了。他的文章中还常常出现错别字,时不时在酒桌上给朋友来些有色段子,在哄堂大笑中多吃多喝,这不,就得了糖尿病。

当然,他也是个优点突出的人,比如遇到挫折与失败,他是不会怨天尤人的,总是从自身寻找原因。他意识到自己的文化基础以及理论水平均有不足,于是有计划地去阅读一些中外名著,逐渐提高着自己的理论水准,并且在近些年里铺垫了改善自我的文化土壤、改变了原有的语言结构以。

他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快乐,无可救药的快乐。快乐地工作、快乐地生活,哪怕在最糟糕的日子,他的心中依然起着一个个美好的“泡泡”,总也不致破灭。

他喜欢探索一个事物的文化背景,善于寻找事物间的规律。比如说在家里炒菜吧,一开始水平差得没底,自己做的菜,吃一口就够了。可几次下来,他居然认真地找到了不“香”的关键,总结出几点:一是油熟后,用做炝锅的葱姜丝的“金黄度”;二是菜的“搭配度”;三是“火候度”。

当各种糖尿病并发症向他袭来时,他凭借自己的快乐,摸索出一套“胰腺按摩”法,药物停下了,血糖正常了,至今他已有一年多的停药时间了,各种并发症在逐渐消失。他还把自己的经验与感受写了出来,供广大病友们借鉴参考,自以为是一个“普度众生”的善举。虽然他写到了许许多多的方面,却有一点没有写到,那就是他的自我摸索的意识和无可救药的快乐。我以为,正是他的这些品质救了他,而人,无非在于自救。

他常常观乎于自我反思,他对自己的认识,自省,以及反思,由表及里,他曾在笔记中写道:“我像是白银时代的人,成熟期是那样的晚,人到中年,自己还没有完成最后的蜕化。蝴蝶的蜕变需要几次生命的裂变,先是由卵变成绿色的毛毛虫,吃着绿叶慢慢长大,等到绿色退尽,身上出现了斑点,这时候它开始拼命地吃,拼命地拉,积攒能量,在痛苦的休眠中裂变,由虫而蝶,生命终于美丽。而我,就像是一只刚刚褪去绿色的毛毛虫,正处在拼命采集的阶段,离真正意义上蜕变还需要一段裂变的过程,我必须多多采集,把采集来的东西消化吸收,转化为自身的能量,才会迎来生命中至关重要的蜕变……”

这就是焦耐芳,一个缺点与优点都很突出的人,突出的缺点与优点构成了他的个性,使他走在茫茫的人海中时,不会被淹没。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向你贡献我的迷途(后记)

《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宙斯为了惩罚黑铁时代人类的罪恶,用洪水湮灭了人类,丢卡利翁一家提前得到了消息,连夜赶制了一条木舟——诺亚方舟。第二天清晨,人们都在睡梦中,突然雷电交加,暴雨如注。六天六夜,连山顶都被淹没了,大地一片汪洋,丢卡利翁和家人乘着自制的诺亚方舟得以逃生……

我是一个新闻工作者,因为职业的关系,总带有一种责任感,或者说使命感,喜欢探知事件背后的缘由,一个事件的发生,究竟是在怎样的背景条件下蓄积而成的?有没有解决的办法?能否将坏事变为好事?

总结自己生病以来的思想轨迹,由惶恐到无所谓,到出现了并发症,到盲目紧张,到认真服药,到千方百计吃偏方,依然不能阻止病情的恶化。于是,我开始理性地探询事件的底牌,我去看人杀猪,看看胰腺究竟是什么东西?在身体的什


状态提示:第 3 部分阅读--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