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腐书 > 重生耽美 > 扩张之路 > 第四百六十章 机枪的威力
隔着4、500米的距离便开始发起冲锋。一时之间战场上到处都是‘板载’的声音,声音之大甚至在短时间内还隐隐盖过了机枪声。

从某种角度上讲他们会这么做。和前端时间日本对乃木希典的神话也有很大关系。众所周知,乃木希典所指挥的最著名的一场战役便是日俄战争时的旅顺战役,之所以著名,是因为在后世这场战役被批评的一无是处,乃木希典本身也因此被称之为‘愚将’…

但是在这个时代,乃木希典却获得了很大的荣誉,并且被称作‘军神’,通过一系列拨高放大的典型军神形象的树立。使日本年轻一代以献身军国,忠于天皇为无上光荣和最好的出世之路。尤其是在明治天皇死掉的那一年,乃木希典一直为其守灵。

同年9月13日,明治天皇殡葬之日,乃木为报恩和教育世人。于是他和妻子商量后,决心双双自杀以追随明治天皇而去。这件事被知识分子批判,认为是过时的思维方式。但在另一方面却被不少日本人大大利用。为日后的军国主义思想泛滥提供了一个极好的素材。称其为人间模范、国之忠臣,并为其搞国葬、造神社、塑钢像,使之神格化。

也正因为这样,这时的日本对乃木希典的崇拜者极多,所以在回过神来后边立刻发起了新的冲锋。这便是有名的猪突(无脑)冲锋,只是面对着国防军密集的火力。日军非但没能前进一步,反而倒退了许多,或者应该说前面的几乎快要死绝了,只剩下后面一部分的…

————————————————————

虽说蔡锷和蒋百里一直都很重视对机枪的应用,但怎么也没想到居然能有这么大的战果。

另一边。见到己方的损失居然这么大,神尾光臣也有种触目惊心的感觉。

所以很快神尾光臣便下达了命令。打算把前面的部队撤回来,对此他的部下十分不解,不明白为什么神尾光臣要下达这样的命令,一些少壮派的军官甚至认为这个时候应该增派更多增援上去。

“只要一直发起进攻,一定能把对面的中国人击垮!”

这种论调就和日俄战争时的乃木希典一样,听的神尾光臣直皱眉。

和这些还很年轻的军官不同,神尾光臣可是曾经亲身经历过日俄战争的,当然很清楚这种正面强攻的战术根本没有任何用处。当初打日俄战争的时候虽然第一次用的是这种正面强攻的战术,但后来几乎全都改成了堑壕掘进战术,像这么打的话,除了让士兵们送死外神尾光臣看不出有任何益处。

当然,如果送人命真的能把对面的防线攻下来,神尾光臣到也不会真的就因为顾惜士兵的性命而停止攻势。可是现在他根本看不到丝毫的希望,所以在发现战术错误后,便立刻下达了撤回的命令,同时还命令炮兵部队瞄准敌方的一线阵地,掩护己方的部队撤回来——————几百米的距离,虽然也有可能会误伤到自己人,但这个时候神尾光臣也顾不得了,如果就这么背对着对手撤回来的话,神尾光臣完全可以想象得到在撤退的过程中伤亡会有多大…

战场上,日军还在迎着国防军的机枪发起攻势,只是这种非但没有接近反而越来越远的冲锋………虽说日本陆军里面多的是热血无脑的蠢货,但也渐渐的胆寒了起来。

说到底这时的日军毕竟还不像后世那么疯狂,也就是这个时候,他们接到了撤退的命令。

对于这个命令有的军官显得十分恼火,但是有些军官却松了口气,毕竟对面的火力实在是太猛烈了些,在毫无希望的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不愿没有意义的去送死。

所以很快他们便听从了神尾光臣的命令,渐渐的从战场上撤了下来,与此同时,本来已经将炮火往后面延伸的日军炮兵部队,也重新将炮弹砸在了一线阵地上,掩护着日军的撤退。

敌人撤退了,这种时候恰恰是痛打落水狗的最好时机,何况背对着自己的敌人,不放两枪也实在是有些太对不起自己了。只是这个时候日军的炮火砸了过来,让不少机枪手不得不暂时放弃心里的想法。除了一些足够坚固工事内的机枪手外。在日军的炮火下,几乎所有的机枪手都和身边的步兵一起。抱着脑袋躲在了堑壕里。万幸的是,日军装备的大多都是小口径火炮,口径超过150的很少,所以除非直接命中,不然很难造成什么伤亡。

但就算这样,躲在堑壕里的国防军官兵还是有种难以忍受的感觉。

不过就在这个时候,本来已经停歇了一段时间的国防炮兵再次开火,这时发起冲锋的日军能撤回来的基本上也都撤回来了。所以两伙炮兵很快就重新演变成了对轰的局面。

两边堑壕内的那些士兵,反到成了看客。

拥有装备和数量上的优势,另外天空也归己方所有,尽管训练不如对面的,但国防炮兵还是占据了极大的优势。不过日本人的炮兵训练要比国防军强的多,只要发现自己似乎是被对面的炮兵盯上了,便会立刻转移阵地。换到另一个阵地上去,所以一个多小时的炮战下来,双方炮兵的伤亡都少的可怜,不过弹药的消耗到是很大…

幸好战前严绍已经囤积了巨量的弹药,所以根本不需要担心弹药的问题,炮兵的人玩起来也是十分过瘾——————训练的时候他们可是很少能这么玩。

与之相比。在看过炮战的弹药消耗后,神尾光臣就显得有些心疼了。毕竟


状态提示:第四百六十章 机枪的威力--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