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要将自己置之死地?

反复问了几次,甚至跟着宫人回了皇宫,看着和离开之前判若两人的刘辨,刘协的心彻底凉了下来。

皇兄这是根本不在乎太后的想法了。

刘协不是不想当皇帝,他当然想将汉室肃清,但是他现在一个无名无权的王爷,就算当了皇帝也只是顶着皇帝的名头什么也做不了。

他还没到自己满意的地步,还没有在朝中扶植出自己的势力,直接登基无异于将他之前所做的那么多努力全全打碎。

说到底,刘协不想当一个没有根基只能听天由命的傀儡皇帝。

他不是没有和刘辨说过,但是每次都被草草打发了出来,一句父皇当初要的便是皇弟继位让刘协连反驳的话都说不出来。

他不是没有火气的人,好歹是出身名门的董太后亲自教养出来的龙子皇孙,刘协气性一上来也不劝了。

当初登基的时候怎么不想想父皇的话,要不是何太后从中作梗,最后应该是谁当皇帝?

现在倒好,自己不想当了想起了父皇当年的话,他这皇兄就不觉得心中有愧吗?

时间过的飞快,转眼间已经开春,距离刘协的登基大典也不远了,天下各州豪杰也都派人前往洛阳。

新帝登基,礼数之上绝对不能让人找出不妥之处。

作者有话要说:  刘协母族和王允同族......纯属作者瞎编......

第59章

自杨彪荀爽离开了洛阳, 朝中势力便更加混乱,没了能镇住朝中形势的人, 要拉帮结派的官员也都没了顾忌。

董卓退场太早,又被曹操拿了首功,没了除掉董卓的功劳,王允虽然凭借自己的经营当上了司徒,但是声望却不如历史上那般让人敬仰。

但是即便如此, 以王允的心智也依旧牢牢的把持住了朝政,刘协年幼, 根本没有办法和朝中的一众老狐狸斗。

吉日已到,在刘辨的期待之下,退位和登基终于要开始了。

三公奏可,读策完毕, 太尉跪授传国玉玺,而后群臣吉服入会。

就算有些萧条,洛阳也依旧是皇都,董卓当初焚毁的那些地方很快被后来的建筑掩盖的没有痕迹, 如今新帝登基,整个洛阳城更是难得焕发出一种活力。

——立嫡以长不以贤, 立子以贵不以长。

话虽这么说,但是到皇室却没有那么简单了。

皇位的继承人不只皇家的事情,而是事关百姓苍生的大事,平常富贵人家继承人立嫡立长,但是皇室不行, 如果不是有才能之人,只怕国家危矣。

所以,读策文这个环节在登基大典之上异常重要。

因为刘辨还活着,刘协并不是因为皇帝去世才登基,所以就不存在柩前即位这种事情,但是策文中对前一任皇帝的赞美也是少不了的。

即便刘辨在位这几年没有做出什么实事,还时不时搞出点乱子让人头疼不已,但是他是皇帝,只这一点就足够了。

听着策文上那些对刘辨的溢美之词,上位的刘协悄无声息的撇了撇嘴,眼底的讽刺快要溢了出来。

能从他皇兄这几年的所作所为上找出可圈可点的地方,这些大臣怕也是费尽了心思。

歌颂了刘辨之后,读策文的大臣着重点了一下刘协灵帝亲子的身份,而后又将他年少聪伶德行无亏夸赞了一番,德行无亏,这是皇帝必须有的东西。

即便以后会变,但是在登基之前,刘协必须是个德才兼备的好少年。

面无表情的过了整个登基大典,刘协坐在皇位上看着下面神色各异的官员,心里莫名有种可笑的感觉。

将斩蛇剑给了代表百官的太尉,告令群臣之后,听着下面如同波浪一般传来的万岁呼声,刘协深吸了一口气,而后发出了继位以来的第一个诏令。

——大赦天下!

没有错过登基时刘协眼中流露出的讽刺,登基大典结束之后,荀彧程昱便不约而同的到了一起,皇帝虽然年幼,但也不是什么简单之辈。

曹操亲自来京城,且只带了荀彧和程昱两个谋士,朝廷如今对他们态度不甚明朗,虽然他们不惧,但是麻烦还是越少越好。

毕竟他们之后可没有多少精力放在这里,东边陶谦可是快要忍不住了。

“弘农王此举虽然荒谬,但是今日看来也并非没有原因,文若以为这其中可有王司徒的手笔?”

一身文人打扮的程昱面色如常朝着旁边的荀彧问了一句,平日里喜欢和武将一般着甲胄的人褪了一身甲衣,身上那番杀伐气息也消散了不少。

但是和旁边温润如玉的荀彧比起来,这人还是多了一分果敢干练的气息。

弘农王正是退位之后的刘辨,历史真的是一种奇妙的东西,不管其中发生的什么变化,有些事情还是会走到既定的那个结果之上。

刘辨没有在董卓手上毁掉,但是却已经成为了弘农王,只不过不是被废黜,而是他自己要求的,仅仅这一点区别罢了。

如果,请我们的网站地址《宅书屋》om


状态提示:分卷阅读49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