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注意些便可,倒也不用避如蛇蝎。

不论这门亲事成与不成,到时候也有个退路。”

黛玉闻言,微微松了口气,她与宝玉自幼一处长大,心意相通,情分远比别人要好,一下子蓦然疏远颇为困难。

俞青自然知道黛玉的心思,却也没有多劝,人都有逆反心理,说太多反而无益。

在她看来宝玉并不是黛玉的良配,他虽对黛玉情深意重,但太过多情,性子又软弱,遇事只会逃避,没有丝毫担当。

幸而如今还没有发生原著中的共读西厢等事,黛玉虽对宝玉有情,但两人年岁尚小,还没有到铭心刻骨,非君不可的地步。

黛玉心思纯净,等她日后知道了宝玉的种种作为,自然会明白该怎么选择。

俞青翻了个身,拿起枕边的怀表看了下时辰,发现已经是子时了,“时辰不早了,早点睡吧。”

黛玉应了一声,依旧思潮起伏,良久后才朦胧睡去。

…………

经此一事,两人之间的情分越发好了,黛玉也直呼俞青姐姐,并不提名道姓。

黛玉身子弱,俞青精通医术,给黛玉诊脉后重新拟了饮食单子,一应药饵饮食,皆十分精心。

宝玉在一次擅闯闺房,被俞青教育了一通后,便有些敬畏这个二姐姐,等闲不敢惹事,又有紫鹃等人严守门户,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随意出入黛玉闺房。

加之黛玉多数时间都与俞青一处住,十天里倒有八天住在缀锦楼,两人不知不觉便疏远了。

黛玉初时有些不习惯,不过后来跟着俞青一处读书,下棋作画,也慢慢适应过来,日子过的甚是悠闲。

俞青也经常讲些外头的风土人情、民生疾苦给她听。

没想到黛玉对此极感兴趣,倒把那伤春悲秋的性子改了好些。

贾母见她们姊妹和睦亲香,十分喜悦,因着上次流言的事心疼黛玉,便时不时便打发鸳鸯来送些东西过来。

有时是吃食,有时是精致的纱罗,有时候甚至是头面首饰。

惹得府里许多人都在背地里嘀咕,都说贾母老糊涂了,一个外孙女反倒看的比几个亲孙女还重。

对于这些议论,黛玉自然有所耳闻,却也只能苦笑一声。

老太太这样做一是为了给她撑腰,二不过是为了弥补罢了。

前些日子无意间在凤姐处看到了给南安王府送礼的礼单,上面有好几样古董都是她曾在家里见过的东西。

荣国府挪用自家家产,黛玉不是不知道,之所以一言不发,不过因为她是个女孩儿家,根本无力反对。

林家乃列侯之家,又五代单传,只有娶媳没有嫁女,出的少进的多,一百多年的积累,房舍田庄商铺都不少,再加上古董字画孤本古籍,并金银器皿等等,折变下来,少说也有二三百万了。

何况林如海又在盐政上连任多年,这可是天下最大的肥差,即便他两袖清风,每年的冰敬炭敬等各色合法收入也绝不是一个小数目。

林家家产多少明眼人一算便知,黛玉身为林家女,即便对钱财再没有概念,也不可能真的不知道自己家的财产情况,也只有贾家人自欺欺人,把黛玉当傻子,以为她真的一无所知。

只是她一个小女孩儿无依无靠,拥有这么多家产,无异于三岁小儿抱金行于闹市,即便是换了别人,也未必会比贾家强多少。

不论怎样,贾家到底养育了她一场。

她若是男儿身便好了,可以出去立一番事业。

偏偏是个女孩儿,不得不依附荣国府而活,对于这一切,只能装作不知罢了。

转眼眼便是端阳佳节,荣国府好生热闹了一番,蒲艾簪门,虎符系臂,各房都治了酒席,散了不少香珠、团扇并石榴鲜果等应节之物,倒也无甚可记之处。

五月初九是原本迎春的生日,有了贾母发话,府里早就预备起来了。

如果,请我们的网站地址《宅书屋》om


状态提示:分卷阅读165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