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教人很难不去联想。

想明白个中关窍,贾蔷只能摇头:上辈子贾府趁林如海辞世,假保管之名,从林黛玉手中拿走了绝大部分家产。林家乃钟鸣鼎食之家,林如海又放了几年的盐政肥缺,贾府坐享其成,起码拿了一二百万的银子。今世换作薛家,却不知会不会一直由得他们吮血吸髓?

好奇归好奇,贾蔷并不想去提点薛家。他与薛蟠是酒桌上的交情,有如醉后胡言,当不得真。且薛家向来也不拿他当回事,他何苦上赶着?

他只道薛宝钗是有事来寻凤姐,微侧了头刚要走开,却听她叫住自己:“蔷哥儿请留步,我有话说。”

☆、第54章 五十三错认

听薛宝钗叫住自己,贾蔷心内更奇。男女有别,他又不似宝玉那般爱在内帏厮混。除年节家宴远远见过几面之外,与宝钗再无接触,论起熟悉,还不如一个看偏门的婆子。且听闻宝钗素来老成持重,贸然叫住自己,定然不会为了寒喧闲话。

心里转了几个念头,贾蔷问道:“何事?”

宝钗团扇掩面,目不斜视地说道:“听说蔷哥儿后日要赴北静王府做客。不知能不能多带一个人?”

“哦?带谁去?”

贾蔷心里猜着多半是宝玉。宝钗在荣府住了三年多,同宝玉相处甚是融洽。虽然背地里宝玉时常惋叹这么个仙女模样的好姐姐,为何有一肚子仕途经济的说道,但平时无事,依旧喜欢去寻宝钗。两府里上上下下的人冷眼看着,都说宝钗将来必是要许与宝玉做二奶奶的。

宝玉比贾蔷小了两岁,但贾蔷在他这个年纪上,已经得了童生,宝玉却还连四书五经都背不齐全。再过两年,料来也不能中举。科举入仕一路不通,将来只能靠荫恩。素谙上进之道的宝钗多半是想到这点,才会拦住他,请他提携一二,让宝玉在北静王前有个露脸的机会,将来也能多个举荐的人。

贾蔷自认想得不差,未想,宝钗开口却是出乎他意料:“不瞒蔷哥儿,我家生意近来有些艰难。论理我一个女儿家不该管外头的事,但见母亲日夜愁苦,又不忍不理。因听我哥哥说,近来想做批新造绸缎的生意。是以想请蔷哥儿帮他在北静王前引荐引荐,挣个机会。无论成与不成,我家必定重谢蔷哥儿。”

这答案着实有些意外,贾蔷一时没有言语,只在心中思忖: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薛家再如何被荣府勒啃,一时半会儿也伤不了元气。单单只为了一桩生意,也值得宝钗亲自走一遭?若说她想打着生意的幌子做其他事,倒还合理些。

只是,薛家能与北静王有什么交集?众所周知,北静王素来只与文士才子交好,薛家两代都没出过正经读书人,外人差不多已忘了他们祖上还有过紫薇舍人,看着他家就是个皇商——慢着,皇商?

突然想到之前冯紫英说北静王近来缺钱之语,两下相证,贾蔷心里顿时生出某种猜测。

他越想越是那么回事,不禁重新审视起薛宝钗来:薛姨妈连守成都艰难,遑论拓取;而只知酒色财气的薛蟠也断断想不出这法儿,必是出自宝钗授意。果真如此,这女子真是聪明得过份,只可惜不是男人,拘在闺中,难有作为。

被贾蔷一看,宝钗亦不像普通闺秀那般脸红扭悝,只坦然问道:“我家实在无法,还请蔷哥儿帮忙。”

“我先问一问王府的规矩,若是得行,便带了薛大哥去也无妨。”

贾蔷嘴里答得保守,心里却已打定主意。决定不管想什么法也要把薛蟠带到北静王面前。想到事成之后,贾母贾政的精彩嘴脸,他就万分期待。

宝钗见他话说得松动,不禁微微含笑,向他点头示意:“有劳蔷哥儿。”

当日下午,贾蔷品着应季的果子,边听青云绘声绘色地描说老夫人如何将凤姐与贾琏叫到跟前儿,先骂凤姐太过心急,误以为丫鬟与外人厮混,不问青红皂白便处置她,以致误伤了贾琏的骨血;又怪贾琏行事不讲究,抬举通房丫鬟竟不说与正房娘子知道,才酿出这场误会。

听至此处,贾蔷用竹签子挑起块去了籽儿的西瓜填进嘴里,眯起眼睛,略带含糊地问道:“看来老太太还是偏袒琏二奶奶,那琏二叔是何反应?”

青云道:“琏二爷一声不吭,就支楞楞任着老太太数落。不是奴婢多嘴,老太太确实偏得太过,这事放在别家,哪怕是装装样呢,也要受点罚。唯独琏二奶奶半点干系都不担,说到后来,老太太反而还安慰她,让她莫因气恼伤了身子。”

得知贾琏的反应,贾蔷便不太在意贾母对凤姐的态度了。凤姐过门这一年来,将贾母哄得团团转,连原本被她横眉冷目的王夫人,也在凤姐的斡旋下渐渐又入了贾母的眼。虽然依旧言语冷淡,但比起先前动不动就甩脸可谓是天上地下。今日贾母为了凤姐嗔着贾琏,倒也在亦料之中。

只不过,以贾琏的为人,若是把贾母


状态提示:分卷阅读31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